《南京照相馆》这部影片,从其片名便能直观地感知其核心内容。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,从基层民众的视角切入,深刻揭示了当时南京人民所遭遇的悲惨境况股利网,以及日军的残忍暴行。
这部影片有两个明显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的特点。首先,影片并未过多展示血腥暴力或女性被侵犯的画面。这既是出于审查方面的考虑,也因为导演认为历史本身足够残酷,观众已经知道所发生的悲剧,不必通过血腥镜头来吸引眼球或制造噱头。其次,与其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,影片中的日本人完全是无情的反派角色,没有任何良知可言。导演将这些日本兵描绘成绝对的侵略者,这在其他作品中很少见。
在青岛的路演时,观众曾向导演申奥提问,导演直言:“是的,从日本人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,他们就注定是侵略者,是绝对的反派!”
展开剩余78%申奥导演在创作剧本时,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,对当时的背景做了深入研究。他表示,成为军人后才变成侵略者的日本人并不存在,实际上,那一代日本人从小就被培养成具有侵略思想的人,他们被灌输征服大东亚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就开始塑造他们的征服欲望,从小学开始,便浸透了这种思想。
张纯如在《南京大屠杀》一书中提到:“为了准备与中国的战争,日本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相关训练,而这种训练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男孩的日常生活中。”例如,日本的玩具商店里充斥着各种战争器械:玩具士兵、军服、步枪、手榴弹等应有尽有。孩子们甚至将木棍绑在背后,幻想自己是执行自杀任务的“人肉炮弹”,为国捐躯是他们的荣耀。学校里,男孩们从小就开始练习射击,年长的学生使用真枪,年幼的则用玩具枪,这已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。在解剖课上,胆小的孩子若不敢动手,老师便会如同军官般训斥他们: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长大后怎能为天皇杀敌?”
可以说,那时的日本学校几乎成了军营,老师的使命是将征服亚洲的思想灌输给学生,并让他们深信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。帮助天皇完成这一宏大目标,是每个学生的责任。如此教育下成长的日本人,怎可能会有良心?他们的个性和人性在这样的训练中被逐步消磨。那些死于极端训练的士兵,或因身体不支,或因心理崩溃;活下来的,早已是心理和身体都被极度训练的工具。因此股利网,当日本兵踏上中国的土地时,他们早已没有人性可言。
正因如此,申奥导演坚定地表示,《南京照相馆》中的日本人都是绝对的侵略者,没有一个“好人”。其中,摄影师伊藤一开始看似懦弱、怯懦,但他绝不是好人,也没有任何善意。
感谢申奥导演为我们呈现如此真实的历史,感谢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从中国人视角出发的历史真相。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成功,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叙事上摆脱了西方的视角,走上了独立思考的道路!
申奥导演的观点十分正确:至今,我们依然处在一场舆论战和文化战争之中,硝烟未曾散去。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那些试图抹杀历史真相、抹黑中国形象的势力,时刻警醒日本和资本的隐秘用心。尽管申奥导演的作品至今只有两部,但每一部都意义非凡,带给观众深刻震撼。希望更多具备独立思考的导演,能够在未来崭露头角,拍出更多有深度、有意义的作品!
END
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《是八卦的木子啊》。点个关注不迷路!
发布于:山东省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